沈周舟

普普通通大学本科生
头像:Avogado6

最佳损友

原本的电话最后变成了两个人听着耳机里传来对方的呼吸和心跳声,无言以说。

我终于把《彩虹》这首歌推给他了

于是他放了一首《最佳损友》


1.

收到的第一条信息其实是很普通的开局。就像尘封在瓶子里的酒,有一天赶上大喜大悲,被人从地窖里拎出来,擦净灰尘,开封。但这个开局,总会带着点目的性。

我大学就读的专业是个文史类专业,跟中国古代哲学有点沾边,于是他半夜不知是看了些什么玄学,问我会不会算命。

后来才知道,是算桃花。

其实已经很久没联系了,上一条信息是去年他的生日,我发的祝福,原以为可以一直在列表里这样一直躺尸下去,直到他大学毕业,直到他给我发结婚请柬。也原以为就这样打打字聊聊天就继续沉寂了,他说要不打电话吧,好久没打电话聊了。

我收回了本想洗澡拿衣服的手,愣了几秒。回房间找耳机,检查了一下电量充足,随地坐下接通电话。

久违的声音。


2.

我和他是在高中那会认识的,还不是直接认识,算是网友的现实朋友。

当时是个中二而且成绩还行的人,于是初中毕业那个暑假在家里捣鼓高中竞赛内容。在网络资源这么发达的今天,当然是选择了“互联网大学”。辗转于知乎、贴吧各种贴,加了不少群,也认识了不少同龄网友。其中就有他的同班同学,在一开始,我不认识他,他不认识我,我只认识他的同班同学。

有次在空间鬼扯卖弱,通过他的同学,我的网友,我们加上了好友。当时只是觉得,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,恰好我那时还没有发展到自闭阶段,就加了,想着或许能成为朋友。

后来确实成为了很好的朋友,即使算不上恋爱,也算不上无话不谈。


3.

“我失恋了,我怎么这么惨……”

“你们还没恋呢。”

我并不会什么命理学,也不懂怎么算卦,好在我这个人,身边的“俗世奇人”不少,还真的认识做这一行的,但不想引荐。

经过中二期和梦了三年的高中,又接受了两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,我变成了一个很“佛系”的人。即使我认识懂术数的,我也从来没有想找他算一卦,既来之则安之已经成了我佛系人生的座右铭。

那天晚上刚好生理期,我用拳头顶着肚子窝在床边和他打了一个半小时的电话。最后还是给懂那行的朋友发了信息,问能不能帮个忙。

生理期疼的一夜无眠,早上五点多我就醒了,想着把朋友的微信推给他,但又转念一想现在太早了。无聊地刷着手机,再抬头5:21,自己都嘲笑自己怎么还有这种小心思。错开这个时间,把朋友的微信推给了他。


4.

他也一夜无眠。

刚把微信推过去,他就回信息了。

“好早啊你”

我说:“你这不是也醒了”

一夜未眠又赶上生理期,疼痛减缓的时候我觉出困意来,便摁灭了手机睡过去。

再醒就是朋友给我发消息了。我并没有想过从朋友那里得到他算出来的什么信息,本性里觉得不太礼貌。但就像不怎么联系后他的每一条朋友圈我都会去看,都会去点赞一样,希望你过的好是真的,想知道你的生活也是真的。

“我不知道怎么这样的牌敢让我算。”

“啊?他怎么了吗”

“(一段聊天记录)就好像是入了大牢的唐伯虎。”

我突然就笑了,唐伯虎这个形容真的很像他。

私以为是明四家中非常有个性的一位。

“我准备过了,她那一段结束了。”

我说不清是什么感觉,在想当时的我怎么就没这个坦荡,本想着考上梦校就表白,结果没考上,辗转来了离家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,继续高中的梦。


5.

不是没有想过一时冲动表白。

其实,在高考后,我们还见了一面。我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去车站接他,总之最后也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。

疫情三年,高中总开玩笑说以后去对方的城市蹭饭,却一次都没有实现过。我还记得,在高考之前看到他的朋友圈更新说,想去看海。

“你没有去过海边?”

“对啊,大学想去一个沿海城市。”

“然后和喜欢的人一起去看海?”

“不,我想一个人去看海。”

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,他和我的爱情观太像。我们都爱看三毛,都为两个痴人在火山脚下的故事所动容。我们不是在寻找另一半,我们是独立完整的个体。他的旅途所遇之人,也不会是我。

我几乎知道他的每一次心动,每一段恋爱。从他的朋友口中,从他的同学口中,从他的电话里。

还记得当时他为了哄同桌女生,拜托走读的我登陆他的QQ号,在电话里说聊天内容,我一字一句记在纸上,替他发过去。后来我们再联系时,他说喜欢听《无条件为你》,我去看了一眼歌词,便知道这首歌并不能独自听。

我们听歌风格并不太相合,我是个极其矛盾的人,喜欢追求在旁人看来毫无意义的氛围感,歌单类型看着像个精神分裂患者。从纯音听到古典,从古典听到流行,从流行听到摇滚。高二那年元旦节,他在电话里跟我说,他在班级汇演上唱歌了。我说我想听,他给我唱了一首《童话》。后来我跟大学同学聊起这一段时,朋友脱口而出“都是假的。”当时我手里的酒还没喝完,仰头灌完才答道“对啊,童话,都是假的。”可高二的我,在伴随着电话里的电流声听完那一段歌词时,是真的有动过心吧。


6.

那次“算桃花”事件,像是一个突破口,我们开始像高中那样打电话。

聊什么?

谈恋爱都谈些什么呢,谈风,谈月,谈人生,谈哲学,从不说爱,却从来都是爱。如果恋爱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交流形式,我们大概已经谈了几个世纪那么长。

在电话里他对我说,他很怀念高中和我打电话时,我路过宿舍楼前的竹林传进耳机里的风声。我对他说,以前看到下雪总会第一个打电话告诉你。他说高中愁成绩愁未来,现在也是。我说,人生是无意义,不如去看王阳明。

关于爱情,也不是只字不提。

有一天我正在写论文,耳机里接着他的电话,不知是什么触动了他,很是故作深沉地叹了口气:“你说什么样的女孩子会喜欢我啊。”

我敲键盘的手停下,反应过来时才发现,食指指腹上留下了一道指甲印。好在我和他聊天不需要有问必答,不然可能我们现在已经不是朋友了。

“其实像我们这样从高中打电话一直打到大学……也,也挺好的”

我想起之前时隔两年的生日快乐,有些赌气地回他“我们没有一直打电话到大学,几乎大一就没什么联系。而且其实高三也没有聊得很多,大概是太忙了吧……”高三那年,我每次考砸都会在书角写,你一定要考好。

“你这么一说我突然好怀念高中啊,那时的快乐好纯粹。”

我没有肯定,也没否定。

原本的电话最后变成了两个人听着耳机里传来对方的呼吸和心跳声,无言以说。


7.

大概是他对上个女孩子的缺失感过于强烈,每天空下来的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度过,总会像高中一样找我连麦。

我在学校,每天在繁重的专业课里自顾不暇。每次看到消息已经过了一段时间,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。想起他之前在电话里聊到异地恋,他不能理解异地恋是如何维持感情的。我说,大概是长久的分享欲吧。“可话总有一天说完的啊。”是啊,就像我们一样。“那个时候爱情大概已经不在了吧。”我说了句违心的话。

就算话题变少,课业繁忙,依然会打电话聊近况,开着腾讯会议看电影。

“你看过这部没?听说有三部曲。”

他的鼠标停在《爱在黎明破晓前》,我很久之前写在日记本里的一部电影。

“看过,可以再看一遍。”

“那不看了,找个别的吧。”

“没事,我看过很久了,记不太清的。”

我们相隔千里,看着屏幕里的他们从相识到相知,再到相爱。

意料之中的,他很喜欢赛琳娜。当男女主出现沟通分歧时,我总能接上女主的下一句台词,但我并不纯粹地喜欢杰西。

看完电影后他问我,“你都大三了,不想谈恋爱吗?”

我勾起嘴角:“那也要遇上能够相爱的人啊。”

并没有回音。

因为搜电影的片尾曲,他并没有直接断开视频。我看到他的歌单里的逃跑计划,我还是像高中一样会因为和他领域重合而暗自欣喜。他听我说到,便开始哼唱:“汽车声~打破宁静~听得见却看不清……”。

借着聊天方向,我终于把《彩虹》这首歌推给他了。梁静茹的版本,安静而忧伤,他边放边看了眼歌词,“却只能抱住风”,他听到这句才说“这词写的不错,我喜欢。”我期待下文,他切歌了。

“朋友,我当你一秒朋友……”

于是我陪他听完了这首《最佳损友》。

大概以后的日记里再也不会出现他的名字,“来年陌生的,是昨日最亲的某某”。我并不觉得遗憾,只是不知道,他还会不会再次拨通我的电话,听完我彩铃里的《童话》。

完。


歌单:《童话》光良、《彩虹》梁静茹、《最佳损友》陈奕迅、《再见,再见》逃跑计划、《无条件为你》梁静茹、《知足》五月天、《背影》林宥嘉、《落花流水》陈奕迅、《岁月如歌》陈奕迅、《暗涌》王菲、《葡萄成熟时》陈奕迅、《灰姑娘》梁咏琪、《谁》廖俊涛。

评论(1)

热度(2)